·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 工作室介绍 | 学术思想 | 名医传承 | 哈氏弟子 | 新闻中心 | 视频资讯 | 哈氏医案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 站群网站发布  >  天津哈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  学术思想
学术思想
                                   2014-06-05 09:28
....................................................................................................................

  哈荔田教授幼承庭训,并深受施今墨等前辈亲自教导,临证六十余年,进一步创立哈氏妇科学派,完善流派学术思想,为哈氏妇科领军人物,其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一、强调学有渊源,倡导勤于读书,博彩众长。

  二、强调“扶正固本”,指导临床防病治病。哈老崇尚易水学派,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特别重视“扶正培本”,尤其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学术思想,认为先天不足可以后天补之。

  三、重视妇科整体观的辨证思想。哈老认为整体观体现在妇科方面,首先要以相互联系的观点,全面、整体地认识妇女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对于疾病的探讨,必须从整体出发,既要了解邪中何经,病在何脏,又要重视脏腑、气血及冲任二脉之间的相互影响,找出病机所在。作为妇科医生必须有一定的内科基础,以便全面认识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四、强调肝、脾、肾三脏在妇女生理、病理上的重要意义。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然气血之化生、运行、敷布、施泄等,无不与脏腑功能活动有关。哈老认为,因情志抑郁,肝失疏泄,不能遂其调达之性,或肝不藏血,肝血耗伤,则可导致多种妇科疾病的发生,临证多以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为基本方。

  五、提出妇科诊法重视腹诊。

  6、独创心胃同治法益肾是关键。

  8、活血化瘀法治疗子治疗。

  7、提出治疗崩漏补脾痫。

  9、扩大气分药在妇科的应用。

  10、提出痛经四治以通为顺。

  冠心病

  哈氏认为,整体观是妇科辨证的基础,要以相互联系的观点,全面、整体的认识妇女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诊治妇科疾病时要根据季节、气候、地域的不同进行调治;“扶正固本”是指导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法则,临床应用时需注意辨别虚实真伪,掌握治疗时机,注意用药剂量、煎服方法及饮食起居调摄;强调肝、脾、肾三脏在妇科生理、病理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调理妇科疾病中特别重视调肝、健脾胃、补肾,并且注意肝脾肾三脏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告诫不可顾此失彼。

  在妇科中认为腹诊对查知冲任气血的盛衰以及经带胎产等方面的生理病理变化具有特殊意义。故在妇科诊法中十分重视腹诊,主要包括胸胁部、腹部、腰部的切诊。。腹诊对妇科临床更有其特殊意义,妇女在解剖上有胞宫,其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二脉皆起于胞中上循少腹。腹诊包括胸胁腹三部,乳房萎瘪平塌者多为先天不足,乳房胀痛,按捏有抵抗感者多为肝气郁结。腹部一下陷者多虚,隆起者多实,腹部松驰下陷多为胎萎不长。腹诊内容相当丰富,应当努力发掘,丰富妇科诊法内容。

  提出四法治崩漏的学术思想,认为古有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临床应遵循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是急则治其标的措施,但止血绝非一味固涩,而是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分别采用清、补、温、泄四法治之。同时提出崩漏患者腰骶部多有压痛,压痛点多在督脉腰俞与腰阳关穴之间下三分之一处。血多者则痛重,血少者则酸痛,血比名则无痛,预后也佳,反之则易复发定此穴为“关俞穴。”

  针对月经病提出了调经五法,一是调经养血先于调气,二是调经肝为先,肝疏经自调。三是调经养血必先扶脾保胃。四是调经养血莫如滋水养火,五是调经当因时,因地取方。

  针对痛经在治疗时着眼于不通,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温而通之、清而通之、补而通之、行而通之的四种治法。

  其认为妇女以血为本,但血与气相互滋生,息息相关,二者之中,又以气为主导地位,气为血之帅,,因为气血的运行与肝之疏泄功能有关,调气即调肝。而肝气郁滞会影响脾胃生化之源。所以哈氏认为治疗崩漏一病中加入气分药后,一则可以起到推动作用,气帅血行,另则可以醒脾悦胃,生化之源充盈则病体易于康复。

  总结其学术思想有如下十点:

  1、强调学有渊源,倡导勤于读书,博彩众长。

  2、强调“扶正固本”,指导临床防病治病。

  3、重视妇科整体观的辩证思想。

  4、强调肝、脾、肾三脏在妇女生理,病理上的重要意义。

  5、提出妇科诊法重视腹诊。

  6、独创心胃同治法益肾是关键。

  8、活血化瘀法治疗子治疗冠心病。

  7、提出治疗崩漏补脾痫。

  9、扩大气分药在妇科的应用。

  10、提出痛经四治以通为顺。

网站导航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支持:北方网
备案序号:津ICP备09002945号-8
您是第674755 位访问者